We are looking for advanced rotary kiln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o cooperate with us to develop the Chinese market, and we are happy to share.

  • 联系电话:+8615161676091
  • tg:
    @batteyChina
  • 专业回转炉生产厂家

储能创新进行时,多元化技术百花齐放

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文“关于《“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既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是先决条件,在《实施方案》中,技术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六大重大任务方向中排在首位,这六大任务方向包括:技术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国际合作。《实施方案》强调对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要加强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谋划,专栏1中列出了“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从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三个层面来部署,以集中技术攻关,并提出研发的储备技术方向,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同时兼顾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施方案》还强调要推动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以“揭榜挂帅”等机制方式来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强调要深化新型储能学科建设和复合人才培养,让平台、人才、资本的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以增加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要素资源无疑是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可以说,《实施方案》很准确地把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规律,那就是顶层谋划,凝心聚力,让要素资源与创新舞台紧密结合。

很欣喜的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政策研究中心通过“储能企业创新力”调研发现,新型储能产业的多元化技术部署正不断展开,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攻关正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高强度的R&D投入成为储能企业不惜重金干事创业的底气,华驰动能、合容新能源和普能世纪三家企业2021年度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100%,分别在磁悬浮飞轮储能、级电容器+锂电池混合储能、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等技术领域深耕,形成独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解决方案。从2021年度储能企业R&D投入强度TOP20一览表中可以看出,新型储能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开发,以推动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延链、强链、补链的态势更加引人注目。

表1 2021年度储能企业R&D投入强度TOP20一览表

2021年度储能研发强度TOP20的企业涵盖储能电池、系统集成、PCS、BMS、热失控管理及安全消防、元器件、检测测量、系统连接、管理软件系统及技术研发等,体现了新型储能产业链渐成生态之举。

从中看得出,储能企业对研发的高度重视是令人欣慰的,从2021年研发投入TOP20的企业来看,不同的技术路线突破都需要令人钦佩的勇气去开拓,有些企业规模不大,但研发创新的执着和力度超乎异常,目的就是要占领技术制高点,甚至填补国家空白。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政策研究中心从可比数据的前100家储能企业考察,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储能行业研发强度 分别达到12.64%、18.71%和15.64%。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国储能企业仍不忘技术创新之本,投入力度比上年更大,2021年也依然保持了比2019年更高的研发力度。

表2 2019-2021年储能企业研发强度比较

相比国家主体及其他行业,储能行业的研发力度显然是比较高的,也充分体现了储能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对行业发展潜力的认同。储能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甚至超过了科创板对上市公司15%的要求。

数据来源: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搜集整理,华为公司为最新发布的2021年数据。科创板《上市规则》规定的财务指标:“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也正是因为储能产业的潜力所在,各大资本正跃跃欲试,中创新航已经发布港股IPO招股书,便携式储能赛道龙头华宝新能源正在冲刺创业板IPO,更多的储能系统集成商计划上市IPO也令人遐想。

中信证券通过梳理2021年储能行业主要融资案例发现,从短期来看储能行业还处于0-1发展阶段,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行业,其融资规模及估值水平都相对较弱。但是从长期来看,储能行业是一个确定性强、行业增速高的万亿空间赛道,资本市场关注度较高,随着行业从0-1阶段跨越到1-10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储能行业估值水平有望追赶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何卓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以上研究报告详细内容将于2022年6月24-26日在杭州洲际酒店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