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looking for advanced rotary kiln technology enterprises to cooperate with us to develop the Chinese market, and we are happy to share.

  • 联系电话:+8615161676091
  • tg:
    @batteyChina
  • 专业回转炉生产厂家

股价震荡后,宁德时代又被质疑没技术含量?

“制造业就制造业,装什么大尾巴狼!”

在业绩下滑、股价波动之后,最近的宁德时代又多了一条争议。

不久前,前国金证券分析师裴培在自己的朋友圈直言,“宁德时代一年的研发费用,比互联网行业公认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小米集团都不如,还什么硬科技呢。简直是痴人说梦。”

而就在不久前宁德时代2021年的业绩说明会上,面对下跌的股价,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略带不服地说道,“宁德时代作为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估值也应参考世界级高科技企业的早期水平。”

显然,两个人对“高科技企业”的定义差距不小。

事实上,不止是宁德时代,如果我们把各个动力电池企业的官网浏览一圈就会发现,“高科技”是官方介绍里必然出现的关键词。

那么问题来了,宁德时代乃至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究竟有没有技术含量,算不算得上高科技呢?

“近似来料加工”?

之所以质疑宁德时代的科技属性,裴培的主要理由来源于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总数。

根据各家的财报数据,2021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支出为76.9亿元。作为对比,小米的研发支出132亿元,美团167亿元,百度221亿元,腾讯518亿元,阿里巴巴578亿元。

至于研发人员总数,2021年底,宁德时代是10,079人,小米是14,592人,百度则是27,500人。

研发费用的多少能不能直接与“高科技企业”挂钩,对此,裴培也承认“研发费用不能说明一切,因为花钱不是万能的,而且不是每一分钱都能花到刀刃上”。

但是在他看来,“花钱的企业不一定做得成研发,但不花钱的企业很难做成。就算宁德时代的研发效率特别高,每一分钱都投到了该投的地方,它的实际研发投入也不太可能达到腾讯或阿里的水平,因为差了一个数量级,差距实在太大了……”

连行业第一的宁德时代在互联网企业面前都“差了一个数量级”,那么其他二三线电池企业的研发投入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根据其他几家上市电池企业的财报数据,2021年宁德时代76.91亿元的研发费用,几乎是另外几家上市公司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研发费用之和的1.5倍。

而在研发团队上,宁德时代超万人的规模也约为蜂巢能源(3000+)、国轩高科(2300+)、亿纬锂能(2000+)、中创新航(1500)、孚能科技(1160+)、欣旺达(1000+)6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数量之和。

事实上,除研发投入之外,动力电池企业是否属于高科技企业,另一个为人质疑之处还在于“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过高”。

一般而言,高科技产品往往与高附加值联系在一起。而附加值,正是企业在原材料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技术、专业设备、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及高素质工匠创造的,超过直接材料成本的价值增量”。

简而言之,附加值才是体现企业技术水平的东西。

不过从宁德时代与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的数据来看,从2017年到2020年,宁德时代直接材料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高达90%左右;2019到2021年,国轩高科电池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均值也接近85%。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的毛利率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为何大幅下跌。

也正是由于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过高,有评论在谈到动力电池行业的生产模式时直言“近似来料加工,与高科技企业风马牛不相及”。

“把菜谱学会了,就能复制”?

“锂电池结构很透明,无非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其实大家都能做出来”,一位ATL的工程师曾经说道。这也是很多电池从业者的观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电池制造对技术没有要求。

“造电池易,造出高品质的电池难”,另一位锂电工程师表示。

据这位工程师介绍,电芯研发制造包括材料开发、平台开发、电芯设计、生产制造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相当繁复。


动力电池生产流程示意图

例如在材料开发和平台开发环节,由于电池材料种类不少,不同的搭配组合起来更多,再加上材料不断更新进步,就需要不断对现有方案进行调整,不停投入技术和时间进行研发。

而在生产制造环节,动力电池的工艺流程也相当复杂,工序多达百道。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就需要对每一个点做好管控。

复杂的开发过程与超长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动力电池企业“不是一两个领军人物就能撑起来的”。

至于资金方面,动力电池的要求同样相当高。在此前的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就曾给出一项数据——单GWh产能实际投资需要3-5亿元。

也就是说,按照此前不少电池企业发布的数百GWh的产能规划,几乎每家都需要投入上千亿元的资金投入。对比来看,造车新势力的“没有200亿元不要来造车”,甚至有点算不上什么了。

不过,虽然具备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三重特点,但动力电池与其他高门槛的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还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劣势”——很容易被抄袭。

一位业内人士向我们打了一个颇为直观的比方。

他表示电池就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粘结剂等材料的组合,比如从523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锰(或铝)的比例为5:2:3)到811电池(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比例为8:1:1)主要就是换配料表,“好比炒菜放1勺酱油还是2勺”。而电池加工,“就像炒菜时的火候”。“如果你把菜谱、火候都学会了,那就能复制出来。”

“这也是近年来宁德时代等企业推出严苛的竞业协议的原因之一”,有另一位电池从业者表示。

在他看来,此前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某电池企业对低职级普通员工启动巨额竞业赔偿的报道,但这并“不是全部事实”,“那些被‘错杀’的工资很低的员工,很多是高薪挖去的”。

而在电池行业,由于工艺流程很长,数千个工艺控制点,“8000块工资也有可能知道机密”。因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都可能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一个看似简单的工艺参数也可能是花了很多精力调试出来的成果。

终将“变成普通制造业”?

此前,在宁德时代的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由于毛利率同比大跌近50%,宁德时代的股价也一度直线向下。

虽然关于此次的毛利率下滑,宁德时代将其归因于电池原材料涨价。不过不容忽视的是,除宁德时代之外,其他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锂离子电池业务的毛利率大多数在20%以下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近五年以来,整个电池行业的毛利率也呈现下滑趋势。

“未来随着产业走向成熟,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之后,电池行业最后将会慢慢变成普通制造业,最终获得普通制造业的平均利润”,集邦咨询锂电分析师曾佑鹏说到。

而要延长这一阶段,在他看来,需要依靠的还是电池制造工艺、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出现和现有技术的迭代升级。

对于这一点,电池企业们显然也是明白的。

在业绩说明会上宁德时代曾透露,在材料创新上,他们还有高镍、高硅、M3P、钠电池、无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结构创新上还有CTP、AB电池、CTC等新技术。

而此前蜂巢、国轩高科等二线电池企业,以及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专注于固态电池的新兴电池企业,无一不在企图借助新技术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新能源产业目前处在发展早期阶段,小荷才露尖尖角。而相伴而生的动力电池行业,想必也还有大把的潜力吧。